文商策 005|Balenciaga 如何用玩世不恭的攝影語言,回應當代的影像潮流?#爐邊夜話(On Campaign)
當攝影師張瑋細究視覺策略,她看到的不只是中國當代影像潮流,還有巴黎世家的野心
上篇看完令中國消費者不明所以的視覺呈現後,雖然多數中文評論群嘲不已,海外也有批評聲浪,攝影師張瑋卻在攝影語言裡看見了不一樣的風景。
本篇應是目前網路上對巴黎世家視覺操作策略,最完整的分析文章。
就讓張瑋抽絲剝繭,看懂巴黎世家的意圖。
我與攝影師張瑋定期會舉辦《爐邊夜話》直播活動,
本篇文章是夜話主題的延伸定稿。歡迎追蹤活動公告,下次直接來跟我們聊天!
我是張瑋,平面攝影師。個人攝影計劃曾受德國博世基金會(Robert Bosch Stifung)支持,至柏林做駐地採訪研究。也曾由文化部支持,出發至美國維吉尼雅實驗電影節做駐村藝術家。並曾為《攝影之聲》雜誌供搞,採訪國外的視覺藝術家及展演場館,並書寫攝影及影像裝置作品的展評。我喜歡影像、喜歡物品,也喜歡研究視覺語言如何回歸到商業與社會脈絡下被解讀。
當代中國攝影潮流的視覺語言:任航、馮立
看到這支 campaign 的第一眼,我認為巴黎世家回應了當代中國很流行的一種視覺語言:硬光直打、化學與塑膠材質、高飽和度的豔麗色彩——並將屬於不同使用脈絡的符號,蠻不在乎地硬湊起來,帶點戲謔的氣質。馮立就是其中一位。那些看似怪誕而衝突的影像,就是馮立鏡頭下的中國日常。
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攝影,但我相信這就是現實的另一面——馮立,〈白夜〉攝影集。
將明度與飽和度過高的顏色擠在一塊,完全不在乎互補色帶來的視覺協調;在不協調的顏色之外,有閃閃發光的塑膠材質,刺人眼目。這種材質令人聯想到大量廉價工廠生產品,更廉價的還在後頭:這幾張照片的山水背景,看上去就是懸掛在路邊的粗劣大圖輸出廣告。在工具操作上,用閃光直打,就更讓影像有怪異不協調的感受。
這種視覺風格在很多國家的次文化裡都很常見,只是那個不協調,放在中國的街景裡面,感受更強烈。因為中國的街景,真的、真的,太超現實了。馮立為中國 Numero 拍攝過一組封面,看似在杜樂麗公園取景,但其實是在中國杭州天都城的一組建案,當地的所有建築物與街景都是照搬巴黎的街道。
這種直面現實之詭譎的視覺風格,在中國並不少見。在這之中名聲最響亮的,當屬任航。任航是長春人,家庭環境很普通,他拿到一部傻瓜相機後就開始拍照,後來搬去北京,男朋友黃家奇也跟著去。他拍裸體,最常出鏡的模特就是黃家奇。黃家奇與任航相戀八年,陪伴有嚴重憂鬱症的任航到最後一刻——2017年二月底,任航二十九歲,從北京三里屯的大樓一躍而下。那兩天我的 Facebook 整個炸開,社群流傳著任航出事,有說他在柏林也有說他在北京,有說他服安眠藥有說他跳樓。沒多久,訃報出來了,傷重不治。
在任航的豆瓣頁面上,可以看到他寫著:招人拍照,裸體。為了完成對影像的追求,他曾籌劃一個迪斯可派對,免費入場,只要求舞客必須穿著他指定的服裝風格,讓他在場中自由穿梭拍攝,日後將影像集結為攝影集。派對那粉紅肉色的海報上,站著一個露齒而笑的黑髮裸體女子,硬光直打在女子的臉孔上,年輕的臉頰閃閃發光,在她的頭上,寫著派對名稱「乘春風跳一跳」。女子的笑容與這句話是如此地戲謔而蠻不在乎。
任航生前在中國、台灣、日本與西歐的當代藝術圈子享有盛名,在非常多的一線場館辦過大型個展。這種風格,在巴黎世家釋出 campaign 的 2020 年之前,在中國起碼已經出現了十多年。只不過,影像的流通,是有階段性的:這種離經叛道、完全以個人出發、不管觀眾也不管市場的影像,通常會先流通在攝影師跟藝術家自己的社群裡。可能是網路社群,也或者是小型的替代空間,朋友幾個湊了點錢,一起辦聯展。影像語言越趨成熟之後慢慢地得到曝光,往更加光鮮亮麗的藝廊、基金會、攝影節或是場館展出。攝影師的客戶也會隨之改變,從比較有自由度的小品牌、獨立雜誌、藝術性雜誌,再到市場與資本更大的主流雜誌與品牌⋯⋯然後,出現了巴黎世家這樣的大型品牌,直接用這樣由街頭起來的視覺語言,設計自己的新產品。
視覺語言從小眾社群流通到大眾眼光的過程是緩慢的。以這支 campaign 為例,這過程起碼花了十幾年。任航的公開展覽紀錄是 2009 年,但我不住在北京,跟當地社群難免有時間落差、難以搜集最早的史料。我相信,在我從網上看到這些影像之前,這類風格的影像,早就流通好一陣子了。
Keep reading with a 7-day free trial
Subscribe to Choisie 喬記洋行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.